跳到主要內容
:::

教育百科logo

::: A調三人舞 【林亞婷】 - 教育百科
A
調
國家教育研究院辭書
基本資料
英文: Trio A
日期: 2004年11月
出處: 舞蹈辭典
辭書內容
名詞解釋:
舞名。是美國1960年代的後現代舞主將之一伊凡.瑞娜(Yvonne Rainer)的代表作。首演於1966年的紐約後現代舞的重要發表場所傑德森教堂(Judson Church)。瑞娜的重要性在她不斷發表文章與舞作,以顛覆芭蕾舞與現代舞的觀念。她反對用舞蹈表現華麗或技巧性高的動作、反對凸顯明星舞者的區別待遇、反對舞者為了感動觀眾而投入過多的情感等等。這些她在著名的「『不』宣言」(""No"" Manifesto)裡設下的準則,正是引導她編《A調三人舞》的方針。其實據瑞娜所形容,全舞只是由一段四分半鐘的舞句去發揮。但關鍵在跳的時候不能間斷、不能凸顯任何一個動作、精力持續不變等等,與當時美術界興盛的極簡主義相輔。由於諸多限制,舞者的功力是成功的要素。當時的三位舞者:瑞娜、史帝夫.派克斯頓(Steve Paxton)及大衛.高登(David Gordon)後來都獨當一面。高登是1960年代後現代舞的另一位重要編舞家;派克斯頓後來成為接觸即興(Contact Improvisation)之父,而瑞娜則逐漸從舞蹈轉往電影導演之路發展,相當具影響力。當初《A調三人舞 》只是瑞娜的另一舞作《心智即肌肉》(Mind is a Muscle)的第一段,但後來《A調三人舞》因太有名而時常獨立出來表演,甚至有其他獨舞版與群舞版等。
參照:
Yvonne Rainer《Work 1961-73》.
資料來源: 國家教育研究院_A調三人舞 【林亞婷】
授權資訊: 資料採「 創用CC-姓名標示- 禁止改作 臺灣3.0版授權條款」釋出